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 重要转载 > 国务院

经济日报:银发红利应运而生

浏览次数:881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5 08:19
[字体:  ]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出游好时节。3月份以来,多地银发旅游专列密集启程,满载老年游客奔赴“诗和远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年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银发旅游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

银发旅游是银发经济的重要赛道之一。越来越多老人在退休后选择走出家门,饱览大好河山,给旅游市场带来新变量。此前有调查显示,“银发族”在工作日的出游占比最高,约占6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需求升温引领供给升级,银发旅游产品正从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更为多元化品质化。以银发旅游专列为例,国铁集团近日表示,未来3年,将设计100条以上铁路银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160组适老型专用车组,银发旅游列车开行总规模将达到2500列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达到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全国人口的15.6%。来自民政部的信息显示,未来10年内,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这也意味着,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

在传统认知中,老龄化常与“负担”“压力”等词汇相伴。如今,我国的老龄化理念正在从“被动应对”向“价值创造”转变。这首先是来自于对生命周期的重新认识。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特别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出生人群步入老龄阶段,这一群体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健康状态良好、社会参与意愿强烈,呈现出更强的年轻化、活力化特征,对健康养生、品质生活、自我提升、兴趣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旺盛且迫切,推动老年消费市场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升。

在此背景下,“银发红利”概念应运而生:它并非传统人口红利的简单延续,而是通过释放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激活老龄人力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银发经济,进而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银发红利的开发程度,将决定一个国家在长寿时代的全球竞争力。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入深度老龄化前后,都选择了发展银发经济这一路径。近年来我国相关政策体系加快完善,2024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将“银发经济”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银发红利并不会自然而然形成。激活银发红利、发展银发经济,需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从政策创新、科技赋能和社会协同等方面多维度发力。着眼于供给侧,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养老产业与文旅、健康、家政等融合发展,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银发经济,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着眼于需求侧,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更要看到,老龄社会是不同年龄人群共存共荣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绝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情。全社会要形成合力,营造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