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管委会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专栏 > 媒体聚焦
《党建研究》:厚植党的群众基础全面建设美好安徽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共产党员网发布时间:2018-05-09 10:56

厚植党的群众基础全面建设美好安徽

李锦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党未来走向的深刻揭示。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树牢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全面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力量源泉。

一、“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靠山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才得以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回顾历史,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自嘉兴红船起航之日起,我们党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紧紧依靠人民,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放眼时代,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党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最根本的,就是进一步解决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团结凝聚群众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就必须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必须弄明白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只有牢牢守住群众路线这个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汇聚起蕴藏在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

立足安徽,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迫切需要。确保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安徽人民的共同目标和宏伟事业。当前,我省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同时前进道路上也充满着风险挑战,尤其需要得到群众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全面建设现代化安徽的磅礴力量。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就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真正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个矛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补齐民生短板。自2007年起,安徽省连续11年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在财力投入上,坚持保基本和补短板相结合,聚焦薄弱环节、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分清轻重缓急,精准发力突破,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全面性、协同性和平衡性。在运作机制上,坚持财政引导和多方参与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购买服务、融资担保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民生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过程管控上,坚持项目推进和维护管理相结合,积极推动项目选择科学化、资金保障多元化、过程管控常态化、建后管养长效化、结果考核精准化,努力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就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深刻、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扶贫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只有精准施策,尽锐出战,持续不断发力、激活内生动力、调动各方力量,才能兑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以“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着力探索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抓好产业扶贫,全面推行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模式,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到村产业扶贫项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抓好健康脱贫,大力实行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政策,深入实施“351”“180”政策,即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市级和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剩余合规医药费用由政府兜底;同时实行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医药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抓好教育扶贫,紧紧守住让每个孩子有学上这条底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抓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工作。目前,“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抓好金融扶贫,采取创新放贷模式、完善风险补偿、优化贴息流程、发挥保险作用等举措,打好扶贫小额信贷翻身仗,确保扶贫小额信贷“贷起来、用起来、连起来、还回来”。抓好社会扶贫,大力实施“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完善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专干“三位一体”的包保体系和责任机制,去年共选派7872名党员干部组成1923支工作队驻村扶贫,实现了对贫困村全覆盖。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就要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贯彻共享理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主动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更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近年来,安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着力推动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转移支付支持、政府债券支持和相关资金整合力度,近5年累计民生支出2.2万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80%以上。着力推动资源向公共服务配置,注重体现普惠共享、基层基本、均等可及、持续共建,进一步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切实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推动政策向基层聚焦,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有效提升重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特别是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连续3年实施农村县乡公路“畅通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交通条件。

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必须始终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作为最大追求

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我们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无穷力量。

坚持心系群众,与群众同甘苦、共忧乐。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多和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多结穷亲帮穷户,同普通群众、困难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时刻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和喜怒哀乐,健全完善并带头执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结对共建等制度,真正把为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始终与人民团结奋斗,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省理政全过程,化作扎扎实实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行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依靠群众,把群众当先生、当老师。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自觉把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谋实落地举措。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也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察民情、接地气,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继承和弘扬安徽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贯彻创新理念,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

坚持服务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增福祉。要多办利民之事,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恪守为民之责,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解决机关效率低下、办事推诿扯皮等问题。要保持爱民之心,强化公仆意识,坚决反对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肃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坚持组织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要大力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学会通过网络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最大程度凝聚全省上下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