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管委会 > 年度重点工作分解情况
索引号: 11341800557816728Y/202001-00045 组配分类: 年度重点工作分解情况
发布机构: 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江南产业集中区2020年重点工作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0-01-15
废止日期:
江南产业集中区2020年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0-01-15 10:25 来源: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更是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提质增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面对接沪苏浙等沿海发达地区,主动融入“三区”协同发展,着力推进招商引资精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内部管理规范化、涉企服务标准化、公司运营市场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集群、高效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为打造承接新兴产业布局转移优选区、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样板区、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新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实现“一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五年见新城”的发展目标,确保2020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1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4户;高新技术企业净增5户;新引进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25个、消化存量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

一、全力推进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牢固树立“项目是园区生命”理念,坚持领导带队招商、专职招商、全员招商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抓招商、引项目的工作格局,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1.突出招商重点工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严把项目投资体量、科技含量、贡献质量、环境容量关,扎实推进专业招商、产业招商、精准招商。规范项目预审机制。建立健全招商项目签约前部门联合会商会审机制,完善亿元以上项目尽职调查论证制度,确保项目提交会议审议前会审意见明确、记录齐全。推进合作招商,完善《集中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计划》,招商小分队分别自主认领“结对”1个发达城市及园区;建立、巩固和拓展与长三角等发达园区、协会、平台对接机制,加强与园区深度合作,适时开展高层互访、举办招商活动、合作共建招商、特色园区招商等,大力推进承接产业集群式转移。突出关键项目招商,统筹单独供地、标准化厂房招商,主攻亿元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细分龙头企业,不断提高落户企业的经济规模、技术含量和税赋贡献能力;同时积极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项目,形成产业闭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培养专业招商队伍。选优配强专职招商人员,强化梯度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商引资、产业政策、经济建设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招商洽谈、产业研究、政策把控、项目服务等能力。每个专职招商主体完成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行业(细分)分析报告。

2.精准培育重点产业。强化产业系统思维和产业生态圈理念,坚持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产业定位,围绕价值链打造产业链,修订完善产业规划,重点培育发展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大健康等主导产业。通过奖励补助、融资担保、产业基金以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等措施扶持现有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重点推动纺织行业向上下游配套延伸,全力争取设立现代化染整中心,引进年产60万吨以上化纤造丝等重大项目,打造百亿级全产业链;铝基新材料向汽车轻量化、教育装备等产品深加工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建材向室内外装饰装修、节能环保、防水修复等高附加值新材料行业转型升级;文香录播、九池安防、飞渡重工等项目扩规升级,打造教育装备、智能锁具产业“小巨人”。

3.优化招商政策体系。紧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转移动态,积极借鉴发达园区政策体系,强化重点产业导向、大项目导向、财政贡献导向和科技含量导向,优化完善单独供地、标准化厂房招商和促进建筑业、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引进高科技领军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扶持政策,增强和发挥招商政策的导向性作用,促进项目落户、产业集聚。

4.完善招商考核机制。紧盯全年招商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招商考评办法,细化招商项目数量、质量任务,重点考核产业链核心项目、企业实力、科技含量、产品市场和税收贡献等指标。坚持以项目论英雄,突出重奖招商有功人员导向,注重项目线索、项目服务奖励,不断调动招商积极性、激发招商活力。

5.强化项目调度推进。落实“四督四保”五项机制,坚持每月调度机制和跟踪督办机制。建立项目洽谈、预审、核准备案、供地、建设、竣工、政策兑现全周期跟踪、全流程服务机制,确保每季度编制储备一批、签约落户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工业项目,适时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投产等活动,以活动开展倒逼项目进展。

6.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强化经济指标逐月监测和分级调度机制,紧盯2020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按月分析研判、精准调度、定期通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快完善园区配套,提升产业承接能力

坚持“配套完善、标准提升、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思路,以满足项目落户、企业生产、群众生活需要为目标,强化公共配套、产业配套、生活配套等设施建设。

7.强化规划引领。认真做好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衔接,争取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编制,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协调融合,完善相关专项规划,深挖现有存量用地,编制存量土地空间规划,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保证一张蓝图干到底。

8.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印发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明确年度投资预算,并有力有序推进组织实施。重点推进G236(仙寓山路—青通河大桥段)、集中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110KV新湖变,推动22万伏输变电站完成前期工作,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智慧交通PPP项目,同步完善水、气、热、电等管网设施,满足企业落户、生产需要。谋划LNG加气站等前期工作。

9.完善公共配套。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定位、三区协同发展要求,积极引进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星级酒店、体育、康养等配套服务项目,优化区内公共交通,支持发展共享单车、汽车,不断满足群众居住、就医、就学和生活需要。积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开放型发展平台。利用边角地、高压廊道等难以供应的土地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廊道,适时推进亮化设施建设,美化环境,提升形象。 

10.加强园区管理。建立健全园区市政公用设施维护、道路保洁管理和绿化养护等机制,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提升管养水平。压紧压实消防、建筑、安全、应急、食药监、环保等安全责任,强化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治和执法监管,确保全区安全。严格规范渣土、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等管理,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全民素质。

三、强化财政金融管理,保障园区发展需要

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上争、外引、内省”等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资金需要,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1.加强收支管理。坚持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主导、财税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协同”的涉税信息机制,确保“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建立和运行智慧财政平台,对财政收支、涉企补贴、企业基本信息等进行系统化、智能化管理。加大财政借款追偿力度。调优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2.加大向上争取。积极编报争取非标专项债项目及土地储备专项债项目争取智慧交通PPP项目落地,认真谋划智慧园区等新项目,减轻政府投资压力。积极指导帮助企业争取发改、科技、经信、商务等奖补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13.加强国企国资管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剥离平台公司融资职能,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企考核机制和监管机制,提升集团公司市场化经营能力,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发挥集团公司经营作用,加大企业欠租、担保代偿资金追缴力度,努力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4.加强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管理。优化政府债务偿还计划,严控新增债务。加大存量经营性资产处置变现力度,鼓励企业购买集中区厂房、公租房和办公楼,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积极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化解金融风险;规范融资担保政策体系,提高融资担保的针对性、有效性、安全性。

15.加强审计管理。实施财政同级审,重点关注各级财政资金应收未收、该用未用、使用绩效低下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投资审计工作要求,重点关注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益,以及在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结算、投资控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深化涉企服务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以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四送一服”常态化为重点,完善机制、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16.改进审批服务。积极争取市级按照“应放尽放”原则下放审批管理权限或设立绿色审批通道。强化政务服务中心职能,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行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放“窗口”,优化、公开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定制“线上线下”服务菜单,深化全程代办服务,做到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提高办事效率。

17.强化要素保障。对标发达开发园区,扎实做好土地批、供、用、补、查等工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项目落户需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政银企有效对接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争取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支持,盘活江南工业技校项目,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训、实训基地,保障企业用人、用工需要。

18.加强政策兑现管理。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资金申报与管理办法》,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同时实行财政奖励公示公告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19.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领导定期走访制度,畅通问题反映、解决渠道,规范受理办理信访案件,及时化解企业、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矛盾。坚持共建共享,结合群众诉求、民生需要实施惠民项目,将发展成果惠及于民、造福于民。扎实推进扫黑除恶、综治维稳等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机关运行效率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带动作风好转、管理规范、服务高效。

20.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以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主抓手,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注重专家辅导、学习研讨和调查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本领,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1.深化制度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推进集中区改革创新工作要求,全面梳理、规范、优化党工委、管委会各项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务实管用、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着力抓好内设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强化、定岗定责和岗位交流、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等工作,推动粗放管理向体系管理、机制管理转变。

2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履行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坚持党工委班子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印发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完成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创建非公党建示范点、打造非公党建示范带,切实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

2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压紧压实“一岗双责”责任链。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决策部署落实、重要制度执行、中心工作推进、涉企服务效率等方面加强过程监督和检查,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好转。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提升震慑警示效果。坚持抓早抓小,用足“第一种形态”,加强日常监督、警示提醒、风险防控,增强干部职工法纪意识、规矩意识、廉政意识。注重正面引领、典型带动,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运行,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奋发向上的干事创业环境。